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

时间:2024-07-13 00:09:35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1

1、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南朝梁皇帝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

2、时时只见龙蛇走。——唐代诗人李白

3、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西晋书法家索靖

4、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5、无声之音,无形之相。——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6、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7、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张怀声

8、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9、怒猊抉五,渴骥奔泉。——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徐浩传》

10、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

11、老夫之书,本无法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山谷文集》

12、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即气郁而字敛,乐则字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陈绎曾《翰林要诀》

13、书肇于自然。——蔡邕

14、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松年《颐园画论》

15、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项穆《书法雅言》

16、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项穆《书法雅言》

17、疾风吹劲草,烈火炼真金;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锋自磨砺出,玉乃雕琢成;人而不苦练,焉能艺精深。——李铎

18、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南朝梁皇帝萧衍

19、引笔奋力,若鸿鹄高飞,邈邈翩翩。

20、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王妤

21、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晋书·王羲之传》

22、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刘熙栽《艺概》

23、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24、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唐代诗人杜甫《饮中八仙歌》

25、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苏轼《书论》

26、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柳公权

27、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

28、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29、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30、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如壮士之折一肱。——元末明初文史学家陶宗仪《书史会要·书法》

31、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唐代诗人杜甫《醉歌行》

32、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33、心正则笔正。——北宋文学家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

34、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刘熙载《艺概》

35、怒蹄蹴踏苍山颓,岧嶤臃肿难为状。——清代文人严允肇《洗象行》

36、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扬雄《法言》

37、挥毫落笔如云烟。——杜甫

38、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米芾

39、行于简易闲澹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范温

40、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韩渥

41、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项穆《书法雅言》

42、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唐代书法家张怀瓘

43、学书则知识学可以致远。——张彦远

44、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孙过庭《书谱》

45、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张彦远《法书要录》

46、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项穆《书法雅言》

47、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学书自成家说》

48、字不可重笔,话不可乱传。

49、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艺概·书概》

50、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朱和羹《临池心解》

5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52、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袁昂

53、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李嗣真

54、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虞世南《笔髓论》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2

1、古之善书者多寿,心定故也。人能定其心,何事不可为。

2、书法亦就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极也,亦非口手可传焉。

3、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4、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5、渣滓去,则清光来,若心地丛杂,虽笔墨精良,无当也。故扬子云:字为心画。

6、昔人有联语云:夫复何为,莫非自然。真至理名言也。作书亦当知此意。

7、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书亦如之。

8、摹古之法,如鬼享祭,但吸其气,不食其质。

9、心粗气浮,百事无成。书虽小道,亦须静定。

10、冷看古人用笔,勿参以杂念,是亦收放心之一法。

11、离形得似,书家上乘。然此中消息甚微,不可死在句下。

12、握笔之法,虚掌实指。指聚则实,指实则掌自然虚

13、死指活腕,书家无等等咒也。指死则笔直,腕活则字灵。

14、逆笔起,最得势。褚河南书,都逆起,隶法也。

15、字须笔笔送到,到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

16、作楷须明隶法,作隶切忌楷气。作隶须有万壑千岩奔赴腕下之气象。

17、初学临书,先求形似,间架未善,遑言笔妙。

18、笔须凌空,固也。然学者误会斯语,每走入空滑一路去。必曰气空笔实,方能无弊。

19、书贵熟,熟则乐。书忌熟,熟则俗。未能画平竖直而遽求神妙,是犹离规矩以求巧,非吾所敢知也。

20、书无定法,莫非自然之谓法,隶法推汉,楷法推晋,以其自然也。唐人视法太严,故隶不及汉,而楷不及晋。

21、学楷宜由唐而晋,隶则非汉不可。

22、汉隶笔笔逆,笔笔蓄。起处逆,收处蓄。

23、字之纵横,犹屋之楹梁,宜平直,不宜倾欹。

24、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藉笔以达之,方能神似。

25、意居笔先,形随法立。

26、欲知后笔起,意在前笔止,明乎此,则笔笔呼应,字字接贯,前后左右,自能一气相生矣。

27、笔法尚圆,过圆则弱而无骨。体裁尚方,过方则刚而不韵。

28、熟能生巧,凡事皆然。书未熟而专事离奇,魔道也。弄巧成拙,不如守拙。

29、秦汉之书,其巧处可及,其拙处不可及。

30、工夫深,结体自稳;天姿好,落笔便超。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3

1、用墨须要随浓随淡,可燥可湿,一气成之自然生气远出。清.秦祖永《桐阴画诀》

2、柔和则绰约呈姿,刚节则鉴艳执操......。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3、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钝。梁武帝《又答论》

4、盖有骨必有肉,有实必有虚。否则峥嵘而近于险恶,无缥缈空灵之势矣。清.盛大士《溪山卧浮录》

5、书法趋骨力刚健,最忌野。清.梁献《学书论》

6、人之于书,得心应手,千形万状,不过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书也,修短合度,轻重协衡,阴阳得宜,刚柔互济。明.项穆《书法雅言》

7、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北宋.黄庭坚

8、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丽则倚糜而清遒。唐.欧阳询《用笔论》

9、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10、左氏叙事,纷者整之,孤者辅之,板者活之,直者婉之,俗者雅之,枯者腴之;剪裁运化之方,斯为大备。清.刘熙载《艺概》

11、骨体筋而植立,筋附骨而萦旋,骨有修短,筋有肥细,二者未始相离,作用因而分属。

12、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唐.张怀灌《评书药石论》

13、书以疏为风神,密为老气。当疏不疏,反成寒乞;当密不密,必至调疏。宋.姜夔《续书谱》

14、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接而成。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颈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清.包世臣《艺舟双楫》

15、一字之行,理有数等,有上盖大者,有下画长者,有左边高者,有右边高者,非在一途而取轨,全资众道以相承。明.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

16、真书用笔,自有八法。一字之间,长短相补,斜正相拄,肥瘦相混,求妍媚于成体之后。宋.姜夔《续书谱》

17、笔格遒劲,亦是浑厚有力,非出筋露骨,令人见面刺目。清.华琳《南宗诀秘》

18、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晋.卫烁《笔阵图》

19、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侬肥,肥则大恶道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20、横不能平,竖不能直,腕不能展,目不能注,分布终不能工;分布不工,规矩终不能圆备;规矩有亏,难云法书矣。清.笪重光《书筏》

21、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所谓因筌得鱼,得鱼忘筌。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2、使尽气力,至于沉尽入骨,笔乃能和。和则不刚不柔,变化斯出。故知和者,沉劲之至,非纵逸之谓。清.王淑《论书滕语》

23、瘦而露骨,肥而露肉,不以为佳;瘦不露骨,肥不露肉,乃为上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24、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少墨浮涩,多墨笨饨,比并皆然。萧衍《答陶隐居论书》

25、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北宋.米芾《海岳明言》

26、书之要,统于“骨气”二字。骨气而曰洞达者,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则自之疏密肥瘦皆善,否则皆病。

27、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忍之力,筋也。用骨得骨,故取指实;用筋得筋,故取腕悬。清.刘熙载《艺概》

28、人知直画之力尽,而不知游丝之力更坚利多锋。清.笪重光《书筏》

29、字有骨肉筋血,以气充之。书之六局,以气为主。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30、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宋.姜夔《续书谱》

31、夫运者,先运其心,次运其身,运一身之力,尽归臂腕,坚如屈铁,注全力于指尖。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32、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清.刘熙载《艺概》

33、刚劲忌野,清劲忌薄。清.梁献《评书贴》

34、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资颜。明.项穆《书法雅言》

35、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6、作字如人,然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备而后可为人,阕其一行尸耳。清.王淑《论书滕语》

37、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北宋.苏轼《论书》

38、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唐.徐浩《论书》

39、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老劲者,肉中带骨也。有志临池者,当以慧眼区别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40、先仪骨体,复尽精神,有肤有血,有力有筋......。丝来线去,脉络分明。《书学详说》

41、骨即存矣,而遒润加之。唐.孙过庭《书谱》

42、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唐张怀灌《文字论》

43、欲学书先定间架,然后纵横跌宕,惟变所适也。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4、字为城池,大不虚,小不孤故也。虞世南《笔髓论》

45、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习美。清.冯班《钝吟书要》

46、晋,唐人结字,须一一录出,时常参取,此最关要。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47、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48、字之骨,大指下节骨是也;字之筋,笔锋是也;字之肉,笔毫是也。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者,字之血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

《书法室布置名言警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