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4-02-08 11:21:45
【必备】美术教案3篇

【必备】美术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第1课 色彩的冷与暖

总课时数:1

教材分析:

色彩的冷暖会让人产生冷暖的联想。本课以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冷暖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体会色彩的情绪。并激发学生在色彩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冷色和暖色创造不同的画面效果。

课型: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教学难点:

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

教学准备:

投影仪、名家作品、水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①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②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①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②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后记:

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有关色彩的冷暖不是绝对的,我们要置于一个大的环境中来进行对比和分析。

第2课线条的动与静

总课时数:2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线条的平直与弯曲,会使人产生动或静的感觉。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而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充分运用线条的各种造型,已经成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对美化画面和深化主题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存在于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中的线条,并能巧妙地利用它们去塑造形象,从而赋予作品鲜明的艺术感染力。从教材的例图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线条能赋予画面的生动性和悦目性。

教学目的:

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教学重点:

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

教具准备:

课件、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

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

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

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

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

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

(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直=温暖、平和

暖+曲=热烈、欢快

(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曲=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直=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作业,说一说它的优点?

3、教师简评。

七、拓展

教师展示不同材料、不同形式的作品。请学生欣赏。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教学反思:

有一种材料叫“毛根”性质柔软,利用它在课堂上讲解示范线条的曲与直非常的直观,所以课堂中选择一种好的教具至关重要,并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课美术的节奏

总课时数:3.4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

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彩纸、剪刀、作品若干。

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节奏

1、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⑴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⑵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3、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点 ……此处隐藏8480个字……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及深厚的寓意。

教学难点

解决学生对民间美术在和观念上的认同,激发同学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进行民族民间艺术的教育和承传。逐步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

教学准备

1、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图片、民间美术作品实物

2、学具:剪刀、蜡光纸或红纸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1分钟)

把中华民族文化比做河流,美术比做是漂在河流上的一根粗大的木头,浮在水上的是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专业美术。沉在水底的是民间美术。民间美术以它稚拙的特点支撑着主流艺术。(本环节通过比喻使学生大概的了解民间美术的社会地位。通过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想了解民间美术的欲望。)

二、了解民间美术

、什么是民间美术 (4分钟)

1、实物展示、多媒体显示: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鞋垫与现代专业美术作品《奔马图》创作者的比较(为了说明民间美术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

2、多媒体出示照片:《天安门广场放风筝》、《农家的灶台》两幅图片,让学生找出当中的民间美术,并说说民间美术用在这里的目的。(这里是为了通过直观的图片说明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认识民间美术是用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的。)

3、师生问答:我国有哪些传统的民俗节气?大量的民间美术在怎样的场合出现?在这些活动中民间美术起到什么作用?(利用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分析和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的关系,了解民间美术是用来丰富民俗活动的。根据以上的方法很自然就引出民间美术的定义。)

用多媒体显示:什么是民间美术: 传统的民间美术是相对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现代的民间美术是相当专业美术而言;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的是用以美化生活环境、丰富民俗文化的美术。

、走进民间美术:(我从民间美术如何贯穿于人民的生活和世界两个领域来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特征)

1、民间美术种类(5分钟)

A、提问:民间美术怎么贯穿在人民生活中也就是它以什么形式、什么用途、流行什么地域……存在人民的生活中?要求学生从自己身边熟悉的种类说起。(这里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找出民间美术的种类。)

B、用实物、多媒体图片展示民间美术种类并让学生欣赏、辨认、归类。如剪纸有哪几张、玩具是哪些、哪些又是刺绣……(本环节通过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及实物的辨认,加深对民间美术种类的认识,巩固和完善已有的知识。对民间美术种类的了解也就更进了一步)

C、出示民间美术分类罗列表(通过对种类繁多的确认,进一步说明它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民间美术存在人民生活领域中形成了一个很宽的横向的面)

2、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本环节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和语言表现特点的了解,向学生解释贯穿于人们领域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很深邃的纵向的面)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6分钟)

a、多媒体展示图片《喂鸡》:分析作品从表现手法上怎样表达稚拙的表现。让学生明白不能用专业的眼光去欣赏民间美术作品。

b、多媒体出示剪纸作品《三鱼争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表现题材、构图形式、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寓意。(这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并不是简单、粗浅的东西,而是很有内涵的表意的艺术)

c、提问:民间美术所要表达的是哪些祝福的意愿?引导学生理解人民群众要表达的是如: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祝愿。人民群众是用什么物体或色彩来表达象征意义的?引导认识如:石榴象征多子、桃子象征多寿、牡丹象征富贵、脸谱中色彩的寓意……(本环节通过创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白民间美术原来是用有象征意义的东西来表达“吉祥美好”的语言)

多媒体出示民间美术的审美特点:民间美术是表意的艺术之一,所以我们不能用科学的解剖透视法去衡量它,也不能用专业的美术的标准欣赏它的好坏、美丑,而应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美好”等情趣及稚拙的表现手法去感受、体会、鉴赏。

(二)民间美术语言的表现特征(15分钟)

根据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教师直接解释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1〉、求真——真挚、真实: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2〉、求活——灵活、生命力:热烈夸张 象征寓意

带问题欣赏作品:这是一件什么作品?它表达什么寓意?你觉得作品表达的是什么寓意?它追求的是怎样的艺术特征?你觉得作品里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这种特征?……(这里根据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特点理解的基础上,也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较活跃的特点,我提倡师生共建一个开放自主、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并致力体现“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我把学生分组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经过讨论教师

a、用作品《坐马车》、《泥孩儿》、《封侯多寿》和《三顾茅庐》通过分析作品的表现特点和运用的题材。向学生说明人民群众是在生产劳动之余,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自发的按照自己的直觉和趣味自由的想象发挥来表达自己的。从而解释了民间美术有质朴率真、随意大方的特点。

b、多媒体展示图片:《公鸡》分析作品中表现出活跃的原因:夸张的造型、大胆的装饰、饱满的构图、鲜艳的色彩……

c、多媒体展示图片《连年有余》、《牡丹》、《民间五毒》、《老鼠娶亲》等作品来说明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寓意从而给作品注入了生命力,并说明民间美术作品是用谐音、象征、比拟、借喻等手法把寓意给表达出来

三、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8分钟)

(通过对民间美术的理解肯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本环节拓展与延伸到对民间美术继承和发扬。这一过程结合现代生活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观念和树立创新意识,把德育教育融入艺术教学中。)

说一说:民间美术的现状(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

看一看: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中运用

视频欣赏: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俏夕阳》

多媒体图片欣赏:欣赏有民间美术元素作品

(通过直观的图片使学生认识的民间美术不是过时的东西,而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运用到现代的生活中同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议一议:如何开展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创新活动?

最后引用名言:我们不能把传统仅仅作为遗产来保护,因为遗产是一种不动产,应该将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活的资源。

四、动动手(6分钟)

(本环节主要为了使学生感受制作民间美术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族文化的感情)

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剪纸实践剪“双喜”,“窗花”用多媒体展示剪纸的制作过程。

2、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的过程中放《喜洋洋》音乐来渲染气氛)

五、师生再见 (课堂)

《【必备】美术教案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