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6 10:39:38
【必备】语文教案7篇

【必备】语文教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赖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莱特兄弟的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分成四个方阵进行抢答。

(1)空调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2年美国人开利)

(2)洗衣机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6年美国人费歇)

(3)X射线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01年德国人伦琴)

(4)维生素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12年英国人霍普金)

(5)冰箱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3年瑞典的两个工程师)

(6)电视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5年英格兰发明家贝尔德)

(7)圆珠笔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

(8)激光什么时候施舍发明的?(英国人肖洛和汤斯)

(9)杂交水稻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65年中国人袁隆平)

(10)因特网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

2、教师小结。

二、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3、提出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小组相互交流解决。

三、整体感知,释疑解难。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准确、读通顺的情况。

3、指名反馈。

(1)分段情况。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结合图片资料释疑。

四、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

(1)什么叫“信念”?“飞翔的信念”是什么?

(2)在莱特兄弟幼小的心灵中,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3)你觉得小时候的莱特兄弟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语品析,指导感情朗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一天弟弟在想,人如果能像小鸟一般在天空飞翔那该多好。于是兄弟二人一面经营修车店,一面梦想着飞行,但当他们着手去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同学们,如果你在进行试验时,同样遇到这么多障碍,你会怎样面对呢?

2、学生讨论。(放弃,生命更重要,让别人去试验;坚持,科学要付出牺牲。不然,哪里会有伟大的飞行交通工具——飞机)

3、师:是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继续学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4——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画出描写世界第一架飞机的句子。

(3)画出面写世界第一架飞机飞行的句子。

(4)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惊奇地、兴奋地、赞叹地)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导读。

2、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指名反馈。

3、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本课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宜、实”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

3、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教学目标】

1、认识“宜、层”等12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喜欢秋天。

3、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的学会本课的生字,从词语中体会秋天的美丽。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本课通过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展示了美丽的秋天,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让学生在读词语中体会美丽的秋天,并学会本课要求会读和会写的生字。本课的生字较多而且相对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的识字。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秋天的体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秋天景色的兴趣,使他们想了解更多的关于秋天的知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中的三组词语,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生字时发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我来教”、“我会读”等形式不断的熟悉生字,达到会读、会写,并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炎热的夏天快要过去,凉爽的秋天就来到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好吗?

(课件演示秋天风景的录像。)

二、读词语识生字

1、我会读:

⑴学生自由朗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用笔轻轻的标出来,结合小树叶中的音节自读生字。⑵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认真听仔细看比比谁读得好。

2、我来教:

出示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

3、我要读:

课件演示:

秋风吹起,一 ……此处隐藏4587个字……就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学习诗歌理解内容。

2、个性化体会诗歌情感,用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

3、提升学生对诗歌的解析能力,并发展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想象并说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个性化理解诗歌。

教学设计:

一、游戏引入,营造情境

1、我们先玩个游戏。

举个例子,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词儿:高大的树

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准备,想到了就站起来说。

草——青青的草

池塘——碧绿的池塘

水——清澈的水

山——巍峨的山

落日——红红的落日

放牛娃——快乐的放牛娃

牛——悠闲的牛

……

2、很好,现在换一种方式,把要加的词放在后面,比如:树——树长得根深叶茂

学生说。

3、我们再加大难度,现在把所给出的词语前后都加上一些修饰性词语,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学生说。

二、初感诗歌,激发疑问

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板书)。

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

(“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这首诗老师想请我们班书法最棒的一名同学写在黑板上。

学生上黑板板书古诗: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其他同学可以先打开书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要求:读流利,有问题可以在书上做个记号。

学生自由读古诗,可分组讨论或同桌共同学习。

2、好,诗已经写完了,现在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

(指名读)

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评点一下朗读情况。

3、激发疑问。

读了这首诗,谁有问题吗?

让学生阐述自己想到的疑问,教师则在黑板的诗歌上用红粉笔打上相应的记号。

问题假设:

1)、诗中的“陂”和“池塘”意思一样吗?(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边上的岸上两部分)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想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这一行诗写出了水草丰美的样子,写得生机勃勃。

2)、这一行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为什么要用“叼”字呢?找出社区动画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理解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面波纹。)“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的意思。)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相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学生自由的发挥想象,比如可以说说图画上没有的内容是怎样的)

4)、“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这里指的是放牛娃。)“归去”是指去哪里?(去村里)“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该词的意思。)看看牧童在牛背上干什么?哪一句诗和这个画面是对应的?(理解“短笛无腔信口吹”,明白这句的意思是:手里拿着短笛不成腔调地在吹。)听一支牧童短笛。

师:好,还有问题吗?(肯定已经没有学生再有问题了)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要开始运用我们的智慧来解决这些问题了。

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

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让学生讲讲解决的办法。

比如,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其实,还有很多办法,荀子曾说过:“君子生非异也,善借于物也”,今天我们周围有许多老师,我们也可以问问他们,更要告诉大家的是,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一个网络社区,上面稍微有一些资料和动画,可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你们可以把自己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解决的问题答案回复到社区里,这样,我们大家资源共享了,呵呵~

学生开始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2、集体交流。

3、谁能将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说说看?

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个性化的理解。

四、深入诵读,表达感悟

1、诗歌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指名说)

2、提出要求: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

教师根据评议在社区中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村晚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5、教师分行领读,学生跟读。

草满池塘——

山衔落日——

牧童——

短笛——

6、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7、背诵古诗。

《【必备】语文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